News
《重修族譜序》-30世裔孫 林同坡 31世裔孫 林伯文 2005年9月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6:39pm

重修族譜為家族祠堂之重要工作之一。依慣例約每三十年一次,本支系之族譜自1959年三伯父林公斯高(29世)在福州重修以來,迄今已有47年之久。其間國家民族之動亂不寧,子孫後代之移居海外,皆不無導致其輟修肇因之一也。
所四五十年以來,本支系移居海外者為數眾多,散居於美英日韓各國,尤以美國為大本營。資料之收集 殆難完整無缺,幸近日電腦及資訊技術突飛猛進,使收集資料之工作減少許多困難。而用電腦作排版及彩色印刷亦不再為艱巨之任務矣。
此次所重修之族譜,因個人能力及客觀條件之限制,僅列出族人及其配偶之中英文姓名,而未遵照斯高公重修之模式加入各人資料(如出生年月及地點、去世年月及地點、學歷和經歷等等。),這部分的工作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
不過,此次重修之族譜另具有一些特色及創新:
1、舊式族譜注重男性族人,女兒女婿、外孫女孫女婿皆不單獨列出,而本次重修之族譜則男女一律平等,故而包含許多非林姓之族人。
2、因移居海外之族人眾多,故所有之姓名皆中英文並列,且附有可按照姓名英文字母次序之索引,以方便海外族人之查閱。
3、每個族人皆按照族譜之次序賦予一組“族碼”(F-Code)。
4、為便於查閱,特將本支系之源頭(第25世至29世)另列一表附在“編者的話”後面。請見“源頭篇”(ROOT)
本支系自第21世起,名字排行及依本支祠中之楹聯為據,楹聯如下:
聿迪人倫 懋修孝友 斯同伯敏 大展天常 克節有道 上(?)
本支系人數眾多,遺漏錯誤及可改進之處必不少,請族人經常與編()人聯繫。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一)‏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47pm

www.fqqxb.com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清《玉融乡音》更新:2004.9.14
一
东瀚镇东瀚村以云庄北窗林氏宗亲,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林同炎、林同骅、林同骥以及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史学家、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家林同济等4人为代表的林氏家族,是近现代科技文教世家的典范。他们几代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国内外极大关注。
二
东瀚林氏子孙是九牧林的衍派。据《福州东瀚云庄北窗林氏支谱》可知,宋祥符间(1008—1012年),由林希僧传至第十世林春,林春生三子,为:林恂、林性、林悌。林恂移居东瀚北窗,传至二十世祖林燧,林燧娶侯官阳岐陈氏为妻,于清初迁到福州。
林燧移居福州后,子孙繁衍,曾建有东瀚林氏祠堂。据董执谊的《修复太虚亭为菟裘署额》所记:“裔中,有以残契(太虚亭的地契)赠者,始知地在乌石山阴,圆明境后。久之购得是屋,傍崖境,仅存两楹,西偏什九皆已入东瀚林氏宗祠。”可见祠堂位于乌石山北圆明境后。祠有楹联,记录了“东瀚林”从林燧的儿子林巩起的辈序行第,为:“聿迪人伦,懋修孝友,斯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师有道,上达圣贤,则为公卿,宏昭帝采。”
移居福州的第三代是林嵩基。林嵩基,字思元,进士出身。雍正元年(1723年)任广西桂东知县。移居福州的第四代是林人相,他也是东瀚二十三世孙。林人相,字有典,号谷云。虽然家道中落,但他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对后代影响很大,后代子孙都好读书,研究学问,这对官宦世家并转为科教世家起到很大作用。
林灼三是东瀚二十七世孙,这时遇到社会大变革。由于林灼三的子孙能跟上时代,故逐渐形成了科技文教世家。
林灼三,字圣成,号心甫。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广东海丰、始兴、顺德等县知县。林灼三生有四子四女,分别为:
长子林福熙(1848—1925年),字杨辉,号农。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四川广元、浙江瑞安等县知县,曾任重庆电报局局长,一生廉洁,后隐居京城。林福熙生四子三女。四子分别为:林斯钦、林斯璧、林斯高、林斯苍(后继给林福溱)。三女生卒、名字不详。
次子林福溱(?—?年),字远泉。生有两女。以林斯苍为嗣。
三子林福溁(1860—1922年),榜名彝书,字子洛。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林福溁生一子,名叫林斯鋆。
四子林福煊(1870—1930年),榜名福贻,字厚庵。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曾任江苏高等法院推事。林福煊生四子,分别为:林斯濂、林斯铭、林斯澄、林斯猷(早殇)。
林灼三另生有四女,生卒、名字不详。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二)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21pm

三
林灼三为“孝”字辈,其孙是“斯”字辈。“斯”字辈在成长过程中,恰遇“戊戌变法”。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弃科举、求新学,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科技文教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斯钦(1875—1932年),字钟蕃,又字伯严,号若卿。为林福熙长子。邑庠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士。曾任北京审计院协审官。长子林同骅享誉世界。
林斯璧(1877—1958年),字鼎章,号西智。为林福熙次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行庚子年(1900年)、辛丑年(1901)年恩正并科举人,北京法律学堂毕业。历任四川候补直隶州知州,北京大理院推事,南京最高法院庭长、司法部参事。林斯璧生五子六女:长子林同济、二子林同炎、三子林同骥、四子林同光、五子林同奇,均享誉世界。长女林同曜、二女林同早、三女林同融、四女林同环、五女林同崇、六女林同端,亦取得不菲成就。
林斯高(1881—1962年),字群一。为林福熙三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举人出身。历任广东补用知县,安徽省霍山、欷县,潜山、太湖、宿县等县知事,直隶督军署军法课课长。
林斯鋆(1887—1922年),又名廷锟,字蘅南。为林福溁儿子。福州英华书院毕业。历任外交部主事、驻古巴副领事。
林斯濂(1889—1914年),又名廷瀚,字作新。为林福煊长子。北京大学毕业,后赴奥地利邮电专科学校学习。未娶即殇,卒于1914年。
林斯铭(1892—?年),字澍民。为林福煊次子,清华大学毕业,后留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师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从事建筑设计。
林斯澄(1894—?年),字清之。为林福煊三子。留美后,获明尼苏达大学矿冶工程师及地质学硕士学位。曾任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教授。为著名地质学家。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三)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00pm

å››
“斯”字辈对子女“同”字辈一视同仁,子女们都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陆续成为国内外著名人士。
林同济(1906—1980年)。为林斯璧长子。1926年后先后就读清华学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1931年起在美国密勒士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史。1934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并任政治学系教授兼经济研究所导师。在南开期间,林同济一直致力于教学和著述,主要讲授政治科学、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太平洋问题研究、国际法以及中国外交史等课程。为《南开社会经济季刊》编委之一。1937年起任云南大学教授、文法学院院长。1940年在昆明与人合办《战国策》半月刊。1942年起在重庆任复旦大学政经系教授。1945年去美国执教。1948年回国任上海海光图书馆馆长,先后出版了《海光书讯》和《海光讲座》。建国后,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任上海编译委员会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外文学会委员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中西方文化、思想、历史研究,尤其长于莎士比亚著作的研究和翻译。1980年8月,作为第一位中国学者赴英国伦敦参加“第十九次国际莎士比亚讨论会”。1980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讲学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著有《五卅惨案汇要》、《日本对东三省的铁路侵略》、《形态历史观》、《耕青随笔》、《东非史》、《时代之波》、《文化形态论》等,译有《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等。
其妻黛南•格雷曾执教于天津南开大学。后为联合国官员。
林同炎(1912—2003年),原名林同棪。为林斯璧二子。1926年先后就读交通大学唐山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工程研究院。参与了旧金山金门大桥与海湾大桥的研究。毕业论文《直接力矩分配法》,轰动了美国建筑界,他所阐述的方法被命名为“林氏法”而广泛应用。主持过沱江大桥、成昆铁路及宝天铁路的设计与施工,为成渝铁路设计了1000多座桥涵。1946年,他赴美定居,先后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全校改进委员会工委。1953年,他荣获美国政府的奖金和“富尔白兰奖金”。1953 —1954年,林同炎创造了“预应力学说”理论体系,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1956年完成力作《预应力混凝土》,被公认为预应力学术界的权威著作。林同炎首创的“荷载平衡法”设计理论,成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三大基础理论之一,被尊为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1954年,林同炎创建“林同炎工程事务所”和“预应力学会”,1972年,他将“林同炎工程事务所”改名为“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亲任董事长,还在世界各国分设了子公司。1992年,林同炎在北京创办“林同炎咨询公司”。1974年,国际联合预应力协会颁发给他该学会最高荣誉——“福森厄特奖章”和“福纳西内奖”。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联合房屋研究委员会曾颁发给他“四分之一世纪贡献成就。1986年3月12日,他荣获美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1987年,林同炎得到美国咨询工程师学会的最高奖状——“功绩奖”(他为获得此奖惟一的华裔人士),称他是“工程界的先驱者”,1994年,他获得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全校教育改进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校友奖”。此奖每年从30多名万校友中仅遴选出一名。另外,他还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的“Freyssinet Medal奖”、欧洲以外惟一的法国建设协会的“Albert Caquot Meaal 奖”、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美国首届OPAL奖(美国工程及工程师奖)等等。林同炎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也是获选美国工程研究院院士的第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首届4个杰出奖项中,他又是“设计类”奖的第一名得主。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为了表彰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特殊功绩,特将该学会的“预应力奖”该为“林同炎奖”。此奖为最早以中国人命名的科学奖。加州大学特别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和最高奖——“柏克莱奖”,并设立了“林同炎纪念馆”。林同炎还曾获得美国、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4个名誉博士学位,并先后被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林同炎一生著作等身,仅世界性影响的论文就高达百余篇。他著作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与桥梁系统》。由于林同炎关注并致力浦东开发,因此成为在海外提出开发浦东的第一人。(详见本报3月24日报道)
其妻高训诠,毕业于西南联大。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四)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4:37pm

林同骥(1918—1993年),号志干。为林斯璧三子。1938年后先后就读重庆中央大学、英国伦敦大学。1948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稀薄气体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到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55年,回国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星回收方案的研究工作。1973年,投入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防热研究,有关工作曾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国防科委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1984年,他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林同骥在稀薄气体、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力学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为我国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业开创时期的设计与研制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出席第一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为我国导弹研制作突出贡献。1981年,他因研究吉林陨石雨烧蚀图像而获国家自然科学特等奖。曾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U型振荡水槽。先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207所、701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自1982年起,任数理学部常务委员。1980年起,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1982—1990年间,他是该国际联合会大会委员会的成员。1983—1991年,任亚洲流体力学学会副主席。1986年起,任国际《流体动力学研究》杂志的编委。1982年—1986年,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委员等职。还曾担任第一、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高速声速空气动力学》、《双曲型翼截面柱体的圣维朗扭转问题》、《曲线叶栅的绕流问题》等。(详见本报3月31日三版报道)
林同光(1922— ),为林斯璧四子,曾就读中央大学医学院。留美获医科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堪萨斯医院、檀香山医院工作。现为美国医学学会高级顾问,为美国优秀胸外科医生。
林同奇,为林斯璧五子。曾就读中央大学化工系,1943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赴美。现为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
林同曜,为林斯璧长女。美国列克立夫大学毕业。嫁浙江留美硕士吴卓。他俩是一对夫妻学者。
林同融,为林斯璧二女,曾就读复旦大学统计系。
林同环,为林斯璧三女。丈夫陈刚。
林同崇,为林斯璧四女。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曾获美国加州Mills学院化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成绩卓著。丈夫沈宗瀛,为著名生物化学家,美国佛吉尼亚大学教授。
林同端,为林斯璧五女,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曾执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嫁留美航空制造博士李耀滋。李成就卓著,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科学技术奖”。林同端对西方文学颇有研究。曾受邓颖超委托,将周恩来的诗词翻译成英文,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五)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4:14pm

林同骅(1911— ),字行生。为林斯钦长子。1929 年后,先后就读交通大学唐山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937年,先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和航空研究所从事研究及教学工作,不久到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仿造出苏式E—16型驱逐机20架、训练机30 架。此机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试飞成功的第一架运输机,被定名为“C1010运输机”。1947年往英国落斯脱公司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汽式飞机。1949年由英国转赴美国底特律大学任副教授。1955年任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工学院教授,同时在飞机公司及直升机公司当顾问。1951年起,致力于复晶体塑性理论的研究,创立了“复晶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1968年,林同骅发现自己研究的理论也可应用于研究金属疲劳裂缝萌芽上,这在冶金力学上是一个创举。林同骅毕生从事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非弹性构造、金属疲劳等分析研究,写出巨著《非弹性结构理论》。林同骅曾荣获美国国家工程院工程师最高奖,曾担任美国航天航空部高级工程师、顾问,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金属疲劳研究主持人。1988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odore von KarmanT 奖”‏( 该奖每年在全世界仅选一位)‏ 。1990年因其创立微观塑性力学及微观疲劳裂缝萌芽理论,对非弹性结构分析的非凡贡献,先后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199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主要著作有《塑性力学和细观力学文集》。1994年,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同骅航空事业奋斗记》。(详见本报3月10日报道)
林同芬,为林斯铭长女,留学美国。
林同骝,为林斯高长子,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
林同骢,为林斯高次子,清华大学肄业。
林同嘏(1914—1989年),为林斯高三子,留美,获硕士学位,曾任联合国高级职员,一等秘书
林同桂,为林斯高四女,西南联合大学会计系毕业,留美获会计硕士学位。嫁江苏留美水利博士徐恩允,他俩也是一对夫妻学者。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六)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3:23pm

林同坡(1927— ),为林斯澄长子,中央大学毕业,留美获博士学位。现为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美方主席。目前在中国大陆推进乡村图书馆运动,个人已捐献3座图书馆。现住洛杉矶。
林同墉,父林斯澄,北京大学毕业。妻翟美菱。
林同郁,为林斯澄长女,中央大学毕业,留学美国。
林同祥,为林斯澄次女,留学美国。
(部分资料参考《福州世家》)
以上資料載于 http://www.fqqxb.com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清《玉融乡音》 更新:2004-9-14
欢迎访问本网站-Welcome to DAZUPU-Genealogy
Published : 27 March 2008 - 10:10:21pm

本网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系统 \"PhpGedView\" 4.1.3 版本建造, 所有数据都由中华大族谱协会整编,管理. 本页是简介和谱系的浏览页.‎‏(只开放公众人物)‏‎
The DAZUPU-Genealogy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powered by PhpGedView 4.1.3. and DAZUPU Assosiation.This pag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o this genealogy.‎‏(We only open those \"Public Persons\".)‏‎
欲进入该谱系工作, 请从图表目录中选定一个图表,或从列表中选用个人列表,或用搜索功能找出你需要的人物或地点去开始.
To begin working with the data, choose one of the charts from the Charts menu, go to the Individual list, or search for a name or place.
如您使用时遇到困难,您可点击在线的\"帮助\"栏目求助,或给我们发送电邮至:
info@dazupu.org. 谢谢!
If you have trouble using the site, you can click on the Help icon to give you information on how to use the page that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You also may e-mail to info@dazupu.org anytime. Thanks.
中华大族谱协会秘书处, DAZUPU Association.
美国加州 California, USA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