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2: Undefined array key "print_random_media"
0 Error occurred on line 688 of file authentication.php in function getBlocks
1 called from line 238 of file index.php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print_random_media" in /data/www/PGV/includes/authentication.php on line 688

ERROR 2: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0 Error occurred on line 688 of file authentication.php in function getBlocks
1 called from line 238 of file index.php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data/www/PGV/includes/authentication.php on line 688
林氏-福建-福州-東瀚雲庒-北窗-林氏支譜‎‎‎‎‎‎‎‎‎‎‎‎‎‏(2010.4.24)‏‎‎‎‎‎‎‎‎‎‎‎‎‎ - PhpGedView
News
《重修族譜序》-30世裔孫 林同坡 31世裔孫 林伯文 2005年9月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6:39pm

重修族譜為家族祠堂之重要工作之一。依慣例約每三十年一次,本支系之族譜自1959年三伯父林公斯高(29世)在福州重修以來,迄今已有47年之久。其間國家民族之動亂不寧,子孫後代之移居海外,皆不無導致其輟修肇因之一也。
所四五十年以來,本支系移居海外者為數眾多,散居於美英日韓各國,尤以美國為大本營。資料之收集 殆難完整無缺,幸近日電腦及資訊技術突飛猛進,使收集資料之工作減少許多困難。而用電腦作排版及彩色印刷亦不再為艱巨之任務矣。
此次所重修之族譜,因個人能力及客觀條件之限制,僅列出族人及其配偶之中英文姓名,而未遵照斯高公重修之模式加入各人資料(如出生年月及地點、去世年月及地點、學歷和經歷等等。),這部分的工作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
不過,此次重修之族譜另具有一些特色及創新:
1、舊式族譜注重男性族人,女兒女婿、外孫女孫女婿皆不單獨列出,而本次重修之族譜則男女一律平等,故而包含許多非林姓之族人。
2、因移居海外之族人眾多,故所有之姓名皆中英文並列,且附有可按照姓名英文字母次序之索引,以方便海外族人之查閱。
3、每個族人皆按照族譜之次序賦予一組“族碼”(F-Code)。
4、為便於查閱,特將本支系之源頭(第25世至29世)另列一表附在“編者的話”後面。請見“源頭篇”(ROOT)
本支系自第21世起,名字排行及依本支祠中之楹聯為據,楹聯如下:
聿迪人倫 懋修孝友 斯同伯敏 大展天常 克節有道 上(?)
本支系人數眾多,遺漏錯誤及可改進之處必不少,請族人經常與編()人聯繫。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一)‏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47pm

www.fqqxb.com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清《玉融乡音》更新:2004.9.14
一
东瀚镇东瀚村以云庄北窗林氏宗亲,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林同炎、林同骅、林同骥以及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史学家、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家林同济等4人为代表的林氏家族,是近现代科技文教世家的典范。他们几代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国内外极大关注。
二
东瀚林氏子孙是九牧林的衍派。据《福州东瀚云庄北窗林氏支谱》可知,宋祥符间(1008—1012年),由林希僧传至第十世林春,林春生三子,为:林恂、林性、林悌。林恂移居东瀚北窗,传至二十世祖林燧,林燧娶侯官阳岐陈氏为妻,于清初迁到福州。
林燧移居福州后,子孙繁衍,曾建有东瀚林氏祠堂。据董执谊的《修复太虚亭为菟裘署额》所记:“裔中,有以残契(太虚亭的地契)赠者,始知地在乌石山阴,圆明境后。久之购得是屋,傍崖境,仅存两楹,西偏什九皆已入东瀚林氏宗祠。”可见祠堂位于乌石山北圆明境后。祠有楹联,记录了“东瀚林”从林燧的儿子林巩起的辈序行第,为:“聿迪人伦,懋修孝友,斯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师有道,上达圣贤,则为公卿,宏昭帝采。”
移居福州的第三代是林嵩基。林嵩基,字思元,进士出身。雍正元年(1723年)任广西桂东知县。移居福州的第四代是林人相,他也是东瀚二十三世孙。林人相,字有典,号谷云。虽然家道中落,但他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对后代影响很大,后代子孙都好读书,研究学问,这对官宦世家并转为科教世家起到很大作用。
林灼三是东瀚二十七世孙,这时遇到社会大变革。由于林灼三的子孙能跟上时代,故逐渐形成了科技文教世家。
林灼三,字圣成,号心甫。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广东海丰、始兴、顺德等县知县。林灼三生有四子四女,分别为:
长子林福熙(1848—1925年),字杨辉,号农。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四川广元、浙江瑞安等县知县,曾任重庆电报局局长,一生廉洁,后隐居京城。林福熙生四子三女。四子分别为:林斯钦、林斯璧、林斯高、林斯苍(后继给林福溱)。三女生卒、名字不详。
次子林福溱(?—?年),字远泉。生有两女。以林斯苍为嗣。
三子林福溁(1860—1922年),榜名彝书,字子洛。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林福溁生一子,名叫林斯鋆。
四子林福煊(1870—1930年),榜名福贻,字厚庵。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曾任江苏高等法院推事。林福煊生四子,分别为:林斯濂、林斯铭、林斯澄、林斯猷(早殇)。
林灼三另生有四女,生卒、名字不详。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二)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21pm

三
林灼三为“孝”字辈,其孙是“斯”字辈。“斯”字辈在成长过程中,恰遇“戊戌变法”。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弃科举、求新学,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科技文教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斯钦(1875—1932年),字钟蕃,又字伯严,号若卿。为林福熙长子。邑庠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士。曾任北京审计院协审官。长子林同骅享誉世界。
林斯璧(1877—1958年),字鼎章,号西智。为林福熙次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行庚子年(1900年)、辛丑年(1901)年恩正并科举人,北京法律学堂毕业。历任四川候补直隶州知州,北京大理院推事,南京最高法院庭长、司法部参事。林斯璧生五子六女:长子林同济、二子林同炎、三子林同骥、四子林同光、五子林同奇,均享誉世界。长女林同曜、二女林同早、三女林同融、四女林同环、五女林同崇、六女林同端,亦取得不菲成就。
林斯高(1881—1962年),字群一。为林福熙三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举人出身。历任广东补用知县,安徽省霍山、欷县,潜山、太湖、宿县等县知事,直隶督军署军法课课长。
林斯鋆(1887—1922年),又名廷锟,字蘅南。为林福溁儿子。福州英华书院毕业。历任外交部主事、驻古巴副领事。
林斯濂(1889—1914年),又名廷瀚,字作新。为林福煊长子。北京大学毕业,后赴奥地利邮电专科学校学习。未娶即殇,卒于1914年。
林斯铭(1892—?年),字澍民。为林福煊次子,清华大学毕业,后留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师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从事建筑设计。
林斯澄(1894—?年),字清之。为林福煊三子。留美后,获明尼苏达大学矿冶工程师及地质学硕士学位。曾任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教授。为著名地质学家。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三)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5:00pm

å››
“斯”字辈对子女“同”字辈一视同仁,子女们都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陆续成为国内外著名人士。
林同济(1906—1980年)。为林斯璧长子。1926年后先后就读清华学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1931年起在美国密勒士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史。1934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并任政治学系教授兼经济研究所导师。在南开期间,林同济一直致力于教学和著述,主要讲授政治科学、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太平洋问题研究、国际法以及中国外交史等课程。为《南开社会经济季刊》编委之一。1937年起任云南大学教授、文法学院院长。1940年在昆明与人合办《战国策》半月刊。1942年起在重庆任复旦大学政经系教授。1945年去美国执教。1948年回国任上海海光图书馆馆长,先后出版了《海光书讯》和《海光讲座》。建国后,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任上海编译委员会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外文学会委员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中西方文化、思想、历史研究,尤其长于莎士比亚著作的研究和翻译。1980年8月,作为第一位中国学者赴英国伦敦参加“第十九次国际莎士比亚讨论会”。1980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讲学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著有《五卅惨案汇要》、《日本对东三省的铁路侵略》、《形态历史观》、《耕青随笔》、《东非史》、《时代之波》、《文化形态论》等,译有《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等。
其妻黛南•格雷曾执教于天津南开大学。后为联合国官员。
林同炎(1912—2003年),原名林同棪。为林斯璧二子。1926年先后就读交通大学唐山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工程研究院。参与了旧金山金门大桥与海湾大桥的研究。毕业论文《直接力矩分配法》,轰动了美国建筑界,他所阐述的方法被命名为“林氏法”而广泛应用。主持过沱江大桥、成昆铁路及宝天铁路的设计与施工,为成渝铁路设计了1000多座桥涵。1946年,他赴美定居,先后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全校改进委员会工委。1953年,他荣获美国政府的奖金和“富尔白兰奖金”。1953 —1954年,林同炎创造了“预应力学说”理论体系,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1956年完成力作《预应力混凝土》,被公认为预应力学术界的权威著作。林同炎首创的“荷载平衡法”设计理论,成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三大基础理论之一,被尊为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1954年,林同炎创建“林同炎工程事务所”和“预应力学会”,1972年,他将“林同炎工程事务所”改名为“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亲任董事长,还在世界各国分设了子公司。1992年,林同炎在北京创办“林同炎咨询公司”。1974年,国际联合预应力协会颁发给他该学会最高荣誉——“福森厄特奖章”和“福纳西内奖”。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联合房屋研究委员会曾颁发给他“四分之一世纪贡献成就。1986年3月12日,他荣获美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1987年,林同炎得到美国咨询工程师学会的最高奖状——“功绩奖”(他为获得此奖惟一的华裔人士),称他是“工程界的先驱者”,1994年,他获得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全校教育改进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校友奖”。此奖每年从30多名万校友中仅遴选出一名。另外,他还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的“Freyssinet Medal奖”、欧洲以外惟一的法国建设协会的“Albert Caquot Meaal 奖”、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美国首届OPAL奖(美国工程及工程师奖)等等。林同炎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也是获选美国工程研究院院士的第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首届4个杰出奖项中,他又是“设计类”奖的第一名得主。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为了表彰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特殊功绩,特将该学会的“预应力奖”该为“林同炎奖”。此奖为最早以中国人命名的科学奖。加州大学特别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和最高奖——“柏克莱奖”,并设立了“林同炎纪念馆”。林同炎还曾获得美国、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4个名誉博士学位,并先后被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林同炎一生著作等身,仅世界性影响的论文就高达百余篇。他著作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与桥梁系统》。由于林同炎关注并致力浦东开发,因此成为在海外提出开发浦东的第一人。(详见本报3月24日报道)
其妻高训诠,毕业于西南联大。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四)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4:37pm

林同骥(1918—1993年),号志干。为林斯璧三子。1938年后先后就读重庆中央大学、英国伦敦大学。1948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稀薄气体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到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1955年,回国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星回收方案的研究工作。1973年,投入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防热研究,有关工作曾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国防科委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1984年,他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林同骥在稀薄气体、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力学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为我国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业开创时期的设计与研制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出席第一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为我国导弹研制作突出贡献。1981年,他因研究吉林陨石雨烧蚀图像而获国家自然科学特等奖。曾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U型振荡水槽。先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207所、701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自1982年起,任数理学部常务委员。1980年起,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1982—1990年间,他是该国际联合会大会委员会的成员。1983—1991年,任亚洲流体力学学会副主席。1986年起,任国际《流体动力学研究》杂志的编委。1982年—1986年,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委员等职。还曾担任第一、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高速声速空气动力学》、《双曲型翼截面柱体的圣维朗扭转问题》、《曲线叶栅的绕流问题》等。(详见本报3月31日三版报道)
林同光(1922— ),为林斯璧四子,曾就读中央大学医学院。留美获医科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堪萨斯医院、檀香山医院工作。现为美国医学学会高级顾问,为美国优秀胸外科医生。
林同奇,为林斯璧五子。曾就读中央大学化工系,1943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赴美。现为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
林同曜,为林斯璧长女。美国列克立夫大学毕业。嫁浙江留美硕士吴卓。他俩是一对夫妻学者。
林同融,为林斯璧二女,曾就读复旦大学统计系。
林同环,为林斯璧三女。丈夫陈刚。
林同崇,为林斯璧四女。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曾获美国加州Mills学院化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成绩卓著。丈夫沈宗瀛,为著名生物化学家,美国佛吉尼亚大学教授。
林同端,为林斯璧五女,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曾执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嫁留美航空制造博士李耀滋。李成就卓著,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获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科学技术奖”。林同端对西方文学颇有研究。曾受邓颖超委托,将周恩来的诗词翻译成英文,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五)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4:14pm

林同骅(1911— ),字行生。为林斯钦长子。1929 年后,先后就读交通大学唐山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1937年,先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和航空研究所从事研究及教学工作,不久到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仿造出苏式E—16型驱逐机20架、训练机30 架。此机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试飞成功的第一架运输机,被定名为“C1010运输机”。1947年往英国落斯脱公司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汽式飞机。1949年由英国转赴美国底特律大学任副教授。1955年任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工学院教授,同时在飞机公司及直升机公司当顾问。1951年起,致力于复晶体塑性理论的研究,创立了“复晶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1968年,林同骅发现自己研究的理论也可应用于研究金属疲劳裂缝萌芽上,这在冶金力学上是一个创举。林同骅毕生从事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非弹性构造、金属疲劳等分析研究,写出巨著《非弹性结构理论》。林同骅曾荣获美国国家工程院工程师最高奖,曾担任美国航天航空部高级工程师、顾问,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金属疲劳研究主持人。1988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odore von KarmanT 奖”‏( 该奖每年在全世界仅选一位)‏ 。1990年因其创立微观塑性力学及微观疲劳裂缝萌芽理论,对非弹性结构分析的非凡贡献,先后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199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主要著作有《塑性力学和细观力学文集》。1994年,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同骅航空事业奋斗记》。(详见本报3月10日报道)
林同芬,为林斯铭长女,留学美国。
林同骝,为林斯高长子,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
林同骢,为林斯高次子,清华大学肄业。
林同嘏(1914—1989年),为林斯高三子,留美,获硕士学位,曾任联合国高级职员,一等秘书
林同桂,为林斯高四女,西南联合大学会计系毕业,留美获会计硕士学位。嫁江苏留美水利博士徐恩允,他俩也是一对夫妻学者。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誉四海—东瀚镇东瀚村云庄北窗林氏后裔纪略(六)
Published : 24 April 2010 - 12:43:23pm

林同坡(1927— ),为林斯澄长子,中央大学毕业,留美获博士学位。现为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美方主席。目前在中国大陆推进乡村图书馆运动,个人已捐献3座图书馆。现住洛杉矶。
林同墉,父林斯澄,北京大学毕业。妻翟美菱。
林同郁,为林斯澄长女,中央大学毕业,留学美国。
林同祥,为林斯澄次女,留学美国。
(部分资料参考《福州世家》)
以上資料載于 http://www.fqqxb.com
作者:林秋明 来源:福清《玉融乡音》 更新:2004-9-14
欢迎访问本网站-Welcome to DAZUPU-Genealogy
Published : 27 March 2008 - 10:10:21pm

本网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系统 \"PhpGedView\" 4.1.3 版本建造, 所有数据都由中华大族谱协会整编,管理. 本页是简介和谱系的浏览页.‎‏(只开放公众人物)‏‎
The DAZUPU-Genealogy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powered by PhpGedView 4.1.3. and DAZUPU Assosiation.This pag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o this genealogy.‎‏(We only open those \"Public Persons\".)‏‎
欲进入该谱系工作, 请从图表目录中选定一个图表,或从列表中选用个人列表,或用搜索功能找出你需要的人物或地点去开始.
To begin working with the data, choose one of the charts from the Charts menu, go to the Individual list, or search for a name or place.
如您使用时遇到困难,您可点击在线的\"帮助\"栏目求助,或给我们发送电邮至:
info@dazupu.org. 谢谢!
If you have trouble using the site, you can click on the Help icon to give you information on how to use the page that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You also may e-mail to info@dazupu.org anytime. Thanks.
中华大族谱协会秘书处, DAZUPU Association.
美国加州 California, USA


GEDCOM Statistics
林氏-福建-福州-東瀚雲庒-北窗-林氏支譜‎‎‎‎‎‎‎‎‎‎‎‎‎‏(2010.4.24)‏‎‎‎‎‎‎‎‎‎‎‎‎‎
This GEDCOM was created using PhpGedView Online Genealogy 4.0.2 stable on 23 March 2008
Individuals
Males
369
59.42%
Females
252
40.58%
Total surnames
Families
Sources
Other records
2
Total events
122
Total users
13
Earliest birth year
Latest birth year
Earliest death year
Latest death year
Person who lived the longest
99
Average age at death
66
Average number of children per family
1.83

Most Common Surnames
CHEN, 陈, LIN, 林